結核耐藥是影響抗結核治療療效的一個重要因素,據國內相關權威機構報道,我國原發耐藥率為百分之二十,繼發耐藥率為百分之六十五點五。相比初期治療患者,耐藥結核病治愈率更低,治療難度更大。
那么為什么會出現耐藥呢,分析其原因主要有:
1、化療方案不合理,即不合理的聯合用藥。
2、對結核患者的治療缺乏管理或管理不善。
3、藥品供應不足和本身質量出現問題。
4、患者不配合全療程治療,出現間斷用藥或停藥。
所以為避免耐藥的出現,相關專家建議:
1、對結核患者首次出現復發現象,醫生應根據藥敏試驗結果或用藥史,聯合3種以上敏感藥物組成新抗結核治療方案。
2、患者治療過程中,嚴格遵循“早期、規律、全程、聯合、適量”治療原則,足量、足療程完成治療。
3、保持營養供給,注意休息,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。
4、對失敗的病例予以正確的處理。
對于已經出現耐藥的結核病,那么在治療上需遵循以下治療原則:
1、醫生需要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重新制定合理的化療方案。
2、注意處理藥物產生的毒性反應。
3、符合手術治療的患者,可選擇手術切除耐多藥結核病灶,提高治愈率。
4、對于耐多藥的耐藥結核桿菌的化療,必需在完全督導下進行。
5、對用藥效果不佳,需及時調整劑量、增加免疫調節劑,開展血藥濃度監測,必要時可選擇中西醫結合的方式進行治療。
長期的藥物化療,讓結核桿菌慢慢出現變異繼而獲得耐藥性,一旦機體的防御免疫機能低下,那么結核病就極大可能會復發,所以早期預防和積極配合治療來避免耐藥的出現,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。